大一新员工最易受

作者:81818威尼斯办公室 时间:2015-09-24 点击数:

p;  
    甘肃省心理咨询与调节中心通过调查也发现,大一新生中,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等6项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而男生在躯体化、敌对和偏执等3项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女生。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来自外地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比内招生差。调查报告认为,大学新生离开自己所在地区或学校,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求学,地域文化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使他们极易处于心理应急状态,存在的心理适应问题相对较多,反应出来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也就比较突出。    
    调查表明,目前,大学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自我意识的模糊与困惑。调查中21%的员工对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和克服缺点感到迷茫、有一部分员工看到班上有些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员工知道自己不足,但又不知道如何突破自己。甘肃省心理咨询与调节中心咨询员李卫兵指出,在大学阶段,新生的个体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新生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    
    其次是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调查中42%的员工反映,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己出现了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员工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中学时教师为了激励员工刻苦学习,总爱把大学描绘成一个"人间天堂",员工也将考大学作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在高中埋首苦读。但员工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一部分员工还发觉在高手如云的新的集体内,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无形中产生一种失落感;另有一部分员工表现出对专业学习的困惑心理。与中学相比,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进大学后,他们一时无所适从。有些员工感觉一下子从中学的严格管教中"松了绑",但又不知如何安排学习,以致心中忧郁、焦虑;还有一部分员工表现出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小家庭过渡到相对自立的大学集体生活,心理上产生一种孤独、空洞感。   
    最后是人际交往困难。调查中一半以上的员工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困惑,有些员工表现为人际敏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摩擦、冲突和情感损伤,这一切难免引起一部分员工的孤独感,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有些员工表现为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因为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使得他们害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把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封闭起来。这种人经常处于一种要求交往而又害怕交往的矛盾之中,很容易导致孤独、抑郁或自卑;还有些员工因为性格上的不合群,在新同学中不被理解而遭排斥,其中一部分人便独来独往,不与他人接触,久而久之就产生一种受冷落或性格孤僻、粗暴等心理倾向。   
  

  

 

|< < < < < 1 2 > >> >>|

上一页 [1] [2]

Copyright 81818威尼斯(中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办公电话:0533-2829222 传真:0533-2829166 Email:qlyyxybgs@126.com
开发维护:81818威尼斯图书信息中心 鲁ICP备090717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