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拖延时
作者:<a href="mailto:">药学系办公室</a> 时间:2012-09-05 点击数:
样,他至少还可以想象它并不存在。懒,或是不想做?
在拖延的案例里,最常听到他们的自我描述就是“懒”,“没有自制力”。我觉得“懒”真的是一个很悲催的词,因为它不像冷和热,高和矮,美和丑。世界上本来并没有这种东西,只是被人活生生地定义出来,又钉在耻辱柱上,承担了无穷的骂名。我总是对我的来访者说,世界上没有懒人和不懒的人,只有一件事你想做还是不想做。这是不一样的,所谓“不想做事”和“懒”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你不想做,那是你自己选择不去做。没有谁不让你做,妨碍你做,是你自己不做,你选的。而“懒”,在很多来访者说起来,仿佛是一种先天的禀赋,至少是一种已经注定了无可更改的事实。“我这个人太懒,所以我拖延。”于是虚构出一种致命的病毒,其名为“懒”,罪大恶极,无恶不作。我本来可以是个好人,可以办很多大事,只因为染上这种病毒,这才什么都做不好,拖延成性,失败至今。更有言下之意就是希望治疗师帮我治好这个“懒”,我便可以不拖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而发挥出最大效能,从而功成名就。然而这种梦想,也许还不如直接让治疗师魔棒一挥,将灰姑娘变成公主来得更直接。
要说现实中存在什么和“懒”沾边的特质,除非是说一个人体质虚脱,别人做一件事毫不费力,他做同样的一件事则累死累活。到这个地步,我只能承认他确实有某种不能做事的禀赋,否则说到底还是他自己的选择。是他不想做,不管因为什么。
拖延的人并不懒,这是我要强调的。这一点也许对年轻的治疗师更有帮助:常常我们的来访者找上来,要求我们替他治“懒”,这时没有经验的治疗师就会一筹莫展 :在我们的教科书上没教过我们应该怎么治啊?——当然了,你怎么能治疗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呢?就好像一个四肢健全的人拄上拐杖,然后说自己“行动不便”。你要做的不是替他治腿,而是直接问问:嗨,你要是不打算拄着拐杖,那你准备什么时候放下来?等你做好准备,我们就开始现在我们回到开头那个场景。也许有读者还在好奇,到底催眠有没有在那位学员身上发生奇效?答案永远不可能知道了,因为外教最终没有答应催眠。又或者答案已经很清楚:催眠是不可能产生效果的。因为那学员并没有打算改变。
“这样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呢?”老外说,“继续拖延下去,把它当成一种很好的保护。永远不要百分百地投入一件事情,这样就不用知道您的极限在哪里。”学员沉默了。也许他在认真考虑老外的建议。这话听起来捉摸不定,像是友善的忠告,也像是一句反讽。然而我相信它是真诚的,只要你不戴上偏见的眼镜。一直以来,我们都把拖延当成一种太严重的病症,它妨碍我们变得出色。——问题在于,我们真的可以出色么?而更严肃的问题在于,是什么让我们那么地,那么地需要变得出色?
也许是为维护某种虚妄的安全感?或者我们那点脆薄的自尊?不知道。
但我们知道,太在乎它的人,就会用拖延保护它。“那么下去吧,我不能对您做催眠,”老外对那位学员说,“下次等您想改变拖延时,您必须首先让治疗师相信,您已经真正做好准备了,准备去求证您的极限有多高,去求证您也许是个并没有那么优秀也没有那么特别的人,去面对那样的风险。当您求证到最坏的结果,您可以坦然承受您的失望。等您做好这样的准备,我们就开始。”